校友深情寄母校 校史传承启新篇
12月4日中午,一场充满温情与敬意的校史文物捐赠仪式在榆林学院绥德师范学院第一会议室隆重举行。我校著名校友呼延震东的亲属汪桂兰等一行五人怀着对母校的深厚情谊,专程返校,将一批珍贵的校史资料和文物无偿捐赠给母校。汪桂兰女士是我校1957届毕业生,她是呼延震东先生之子呼根的妻子。榆林学院副校长马亚军出席捐赠仪式,榆林学院校史办副主任高飞、榆林学院绥德师范学院领导班子、教师代表以及学生代表参加,捐赠仪式由榆林学院绥德师范学院院长张敬全主持。
马亚军代表榆林学院对校友亲属汪桂兰一家珍爱文物,回报母校的善行表示敬意和感谢。他指出,校史文物是学校历史发展中的实物见证,它承载着学校的文化底蕴,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它对每位校友而言,都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他表示,学校将在保护好这些校史文物的基础上,开展校史文化研究和宣传,以校史精神教育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呼延蓉在发言中回顾了祖父呼延震东的革命经历,感慨万千:“榆林学院作为‘西北革命策源地'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各级领导对红色文化传承高度重视。他相信祖父遗留的资料和相关物品在绥德师范学院一定能够找到理想归宿,得到妥善保护与珍视。愿此次捐赠能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师生们能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传承炽热的爱国情怀和不懈的奋斗精神,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
此次捐赠的物品有呼延震东生前的回忆录手稿原件1份,家书1封,书籍4本,农具3件。这些珍贵的校史资料将被我校精心整理、妥善保管,成为学校校史馆的重要馆藏,供师生们参观学习,让学校的红色历史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激励一代又一代榆苑学子践行“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的校训精神,为推进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呼延震东(1894~1977)字霹雳,笔名哈雷,陕西清涧人。1914年入西安三秦公学,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入北大物理科。在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他参加了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爱国行动,曾被军警拘捕。获释后,在陈独秀、李大钊等影响下,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活动。1920年同刘天章、李子洲、杨钟健等人发起组织陕西旅京学生联合会。1921年10月,呼延震东参与创办《共进》半月刊。1922年10月进步社团共进社创立,他是核心人物之一,先后为《共进》撰稿25篇,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提出改革陕西政治、革新教育、改造社会的主张。
1922年,李子洲、呼延震东、白超然作为旅京陕北学生代表,得悉陕西当局拟成立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深知陕北教育机构奇缺,多方奔走,向陕西政教界说明在绥德开办师范学校的重要性,杜斌丞等人也向省上力争,最终使“四师”设在了绥德。1923年5月,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正式成立。
撰稿:张海龙 审核:张敬全 照片:张浩